中国旅游已拿下两个“第一”: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中国游客出境游人均消费也排名第一。然而,两个“第一”的光环之下,也隐藏着中国旅游业“出入境旅游不平衡”、“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和“海外投资不强”的弱点。
出境游稳坐“世界第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达到了1.09亿人次,2015年上升为1.2亿人次,比1992年的298.87万人次增长了39倍。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扩大到1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国。2001-2015年,出境旅游者人数从1213万人次迅速上升到1.2亿人次,跨入了“亿时代”。
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2015全球旅游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市场,受可支配收入提高、人民币汇率坚挺、旅行设施改善和出境旅游政策鼓励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持续超常规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2年,中国游客在海外花费上突破千亿美元,以102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至2015年,海外花费已增至1045亿美元,连续位居世界第一位。
出入境需平衡
与出境游的爆发式增长相比,近年来中国入境游的增速有所放缓,甚至在2010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应该通过中国庞大的出境游群体,传播中国文化,推荐中国优质旅游资源。世界的旅游需求开始转型,而我国目前仍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休闲和度假旅游产品开发不充分,产品体系不能满足入境游的需求。
入境游增速不可能像出境游和国内游的增速那么快,很大程度上受到汇率的影响。入境游想要进一步增长,最重要的是做好二次营销。旅行社的接待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外国游客是否二次入境。
旅游服务水平待提高
“零负团费”、强迫购物甚至旅游消费陷阱层出不穷,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文明旅游行为难以杜绝,这也是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为了提升中国作为目的地市场的形象,未来将继续加大对于文明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以及对于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惩戒。
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质量、精细化程度、规范化和人性化的服务都有待提升。世界旅游业发展以旅游城市为核心,但我国很多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没跟上,城市的设计主要是为定居者服务,而非为旅游者服务。可以通过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使城市朝着旅游城市、朝着全域旅游去发展。
海外旅游投资应强化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一批旅游企业的壮大和旅游品牌走出国门,打开国际市场。目前国内已经有一批起步早、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开始了国际化发展道路,并启动一系列的海外并购。
中国旅游企业要进行投资,应该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的市场,不一定要选择中国游客聚集的城市,而是哪里有旅游投资的机会、哪里发展潜力比较大,就去哪里投资。目前,国内多家旅企在海外设立中文租车、中文导游等服务平台,包括首旅、海航旅游等国内大型旅游企业也纷纷在海外加大在酒店、航空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做海外投资,那么一定会采用复合管理模式,并将通过海外公司更好地展示中国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目的地客源市场的游客到中国旅游消费。